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什刹海既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码头,也是通惠河的起点,是城内最重要的漕运码头。如今,什刹海依旧保存了较好的运河河道,拥有优美的运河生态风光及历史文化资源。10月30日下午,记者在什刹海附近的汇通祠、广福观和万宁桥参观,感受西城区的大运河文化资源和为活化这些资源所作的努力。
广福观。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摄
明永乐年间,为防止水患,兴建法华寺供奉镇水观音菩萨。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改名汇通祠。为了纪念郭守敬对北京城建设和大运河贯通的历史功绩,重修后的汇通祠被辟为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规划设计和主持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通惠河等工程,将隋唐时期东西走向为主的运河改造成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使漕船能够直航元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真正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郭守敬纪念馆馆长张鹏告诉记者,为能够更加丰富和立体地展示郭守敬在北京水利规划和大运河建设中的伟大功绩,服务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整体建设,郭守敬纪念馆于2017年启动了展陈改造提升工程,该工程被纳入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项目。
记者看到,郭守敬纪念馆的展示内容从元大都建都之初一直讲到整个京城水系的建成、使用和维护,内容涵盖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以幻影成像的方式把通惠河上面的水闸如何运行展示了出来,以视频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到今天的什刹海水系,用沙盘来展示通惠河贯通最后一公里。
从郭守敬纪念馆出来后,路过什刹海西海,这里最早是古永定河下游的一处河湖湿地,又名“积水潭”,一直到明代以前,西海与现今的后海、前海连为一片,水域面积广阔,是元大都选址的决定因素,也是郭守敬完成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全线贯通后的北方终点码头。
郭守敬纪念馆。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摄
再往东南行至广福观,它始建于1459年,管理全国道教事务的“道录司”设于其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广福观用作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内设五大展厅,分别介绍什刹海的历史、大运河的渊源、什刹海地区的文化传承等内容。通过数字沙盘、AR等多种表现手段,让观众可以沉浸式感受什刹海积淀已久的运河文化、非遗文化等。“遇见梅兰芳”京剧体验系列活动、什刹海小年庙会、中秋赏月谢师等多场活动在这里举行,为地区居民打造丰厚的精神文化盛宴。
从广福观出来后,来到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万宁桥,它是北京中轴线与大运河玉河段的交会点,是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是联系城市南北交通的重要桥梁,也是古都北京极为珍贵和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在北京市现有的9处桥闸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仅有万宁桥这座“高龄”古桥仍承担着城市次干路的繁重任务。
2021年起,万宁桥保护工程开启,到今年2月底,附着在万宁桥桥体东侧的自来水管道及通讯光缆管道全部拆除完毕,万宁桥东侧呈现出较为整洁的历史风貌。尤其是万宁桥东侧与西侧各有的两只栩栩如生的石雕镇水兽也得以完整展出,是难得的从元代延续至今的文物古迹。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