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要点:
全息照相是一种二步成像的照相术.第一步如图3.3.1所示,采用相干光照明,利用干涉原理,把物体O在感光材料H处的光波波前记录下来,H经显影、定影处理后,这种记录就被保存下来,H被称为全息图.第二步如图3.3.2所示,利用衍射原理,按一定条件用光照射这全息图H,原先被记录的物体光波的波前,就会重新被激活出来在H右方继续传播,就像原物O仍在原位发出的一样.但要注意,这时H左方的原物已取走,激活的光波在H左方也不存在,所以,我们在H右方按重建的光波看到的“物”,只不过是与原物完全相同的一个三维像.
1.物体光波波前的记录??摄制全息图
(1) 参考光和物光的干涉.如图3.3.1所示,物光O和参考光R是相干的,它们的电矢量E的振动,在H所在的xy平面上的分布为eo(x,y)cos[wt+wo(x,y)]和er(x,y)cos[wt+wr(x,y)],其中eo(x,y)、er(x,y)、wo(x,y)、wr(x,y)分别是O和R的振幅分布和初位相分布,在固定点是定值.需注意,eo(x,y)、wo(x,y)是物体各点衍射到点(x,y)的光叠加后的振幅和位相,根据波的独立传播特性,eo(x,y)cos(wt+wo)又是一群物体各点独立的衍射波.在振动用复数表示时,把纯时间因子分离出来,于是得到O和R的复振幅(复矢量)分布为
Eo= Eo(x,y)=eo(x,y)exp[iφo(x,y)] , (3.3.1)
Er= Er(x,y)=er(x,y)exp[iφr(x,y)] . (3.3.2)
Eo、Er叠加(即“干涉”)后的合振幅分布为
E= E(x,y)= Eo(x,y)+ Er(x,y) . (3.3.3)
合振动的强度分布为
I=I(x,y)=|E(x,y)|2=EE* . (3.3.4)
上式中E与E*量是共轭复数,所以
I(x,y)=EoEo*+ErEr*+ Eo*Er+ Eo Er* . (3.3.5)
为了便于分析,上式改写成
I(x,y)=eo2+er2+2 eo ercos(φo-φr) . (3.3.6)
由此式可知,eo2+er2是基本恒定的φ,它是xy平面上的平均光强,是“直流”项;2 eo ercos(φo-φr)是随坐标变化的,是“交流”项.后者携带着O光和R光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因而是信息项,它的光强在xy平面上按坐标周期性地变化,因而形成了干涉条纹.
特别是,当物点和参考源点都位于无限远,即O和R光皆为平行光时,干涉条纹是最简单的明暗相间的直线条纹,xy平面上光强的空间频率(某一物理量在单位长度上的重复次数叫做它的空间频率)是单一方向的单一值.尤其是er=eo时,光强是在 0~4 eo2之间变化,条纹的对比度最好.设二平面波的夹角为2α, 波长为λ,对称入射H,易得xy平面上光强的空间频率为
N=(2sinα)/ λ. (3.3.7)
容易推想,当物体有一定大小时,H处的光强分布极其复杂,它是一系列空间频率的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强度也不同的干涉条纹的叠加,也就是构成了一个空间频率谱,简称频谱.
把上述光强分布用感光介质线性地记录下来,也就记录了O光和R光在xy平面上的振幅和位相信息.
(2) 记录介质.有银盐乳胶、光致抗蚀剂等多种记录介质,前者仍是最常用的记录材料.负性乳胶干版的感光特性如图3.3.3所示,图中τ是振幅透过率,ε是曝光量.为了便于理解振幅透过率曲线,简述一下此曲线的测定:用一束强度恒定的单色光(如激光)照射干版,干版处的光强I可用激光功率计测定,光路中插入一可调减光器,调节光强和感光时间t,使干版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曝光量ε=It.干版经显影定影处理后,再用恒定的光强照射相应的位置,透过的光强仍用激光功率计测定,设入射光强为io,透过光强为i,因光强跟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于是振幅透过率τ=(i/io)1/2.对原先感光过的各位置逐一测量后就可描出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 在ε不很大的中间那段,可用方程
τ=τo+βε (3.3.8)
近似表示.式中τo、β是常数,β<0是负片.可见在一定范围内,振幅透过率和曝光量是线性关系.
(3) 物体光波波前的记录??摄制全息图.将上述干版放在xy平面处,让它的感光量I(x,y)t落在线性区,再经显影定影处理后,xy平面上的光强分布I(x,y)就转变成了干版上的振幅透过率分布τ (x,y),从而得到了物体光波的全息图H.
将ε=I(x,y)t代入式(3.3.8)中,则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分布为
τ (x,y)=k+βt Eo Er*+βt Eo*Er , (3.3.9)
式中
k=τo+βt|Eo|2+βt|Er|2=τo+βteo2+βter2
近似为常数.上式可改写为
τ (x,y)=k+2βteoercos(φo-φr) . (3.3.10)
可见,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也是按坐标周期性变化的.联系前述直线干涉条纹,可知它的全息图就是一块简单直线刻纹的光栅.按eo=er及式(3.3.7)设计可制作全息光栅.一般的全息图就是一块刻纹密度各处不一、方向不一、透光程度不一的极复杂光栅,直纹光栅只是其中最简单者而已.
2.物体光波波前的重建??再现物体像 全息照相的第二步如图3.3.2所示,按一定条件用光,最便捷的就是用原参考光,照射上述全息图H,照射光通过全息图复杂光栅的衍射,图中每一点的衍射子波,就包含了原物体上各点照射到图上该点的所有光波,图中许多的点的衍射子波叠加后,在H右方就合成出了原物O的光波波前,并继续向右传播.不用透镜,迎着这光看去就能看到“原物O”,但原物已挪走,光并不是发自原物O,所以看到的实际上是原物O的一个虚像.不用透镜就有成像作用是全息图的一大特点.
波前重建用数学式子表达就是,在Er的照射下,透过全息图的振幅分布为
E’(x,y)= τEr=kEr+βt|Er|2Eo+βtEr2Eo*=E1’+ E2’+ E3’.
显然,上式第一项
E1’=kEr (3.3.11)
是再现照明光Er的波前,是Er透过全息图的0级衍射波.第二项
E2’=βt|Er|2Eo (3.3.12)
是Er透过全息图的1级衍射波,但它却和原物O的光波波前完全相同只是有所减弱而已(如要更强,只需加强再现照明光).由它所形成的虚像称为初始像,通常说的再现,就是指再现初始像.第三项
E3’=βtEr2Eo* (3.3.13)
是Er透过全息图的-1级衍射波,它形成与初始像共轭的有所失真的实像.由于图中每点都载有物体各点光的完全信息,所以由一般全息图割出的一小块,仍能再现物体像,这是全息图的又一特点.
拍摄时,如果干版平面垂直于物体和参考光源的连线,上述0、1、-1级三个像就处在连线上,这种全息图叫同轴全息图,那三个像在观察时会互相干扰,这是同轴全息图的缺点.最早,伽伯的全息图就是同轴全息图.现在制作的通常都是离轴全息图,即干版平面不垂直于物体和参考光源的连线,它形成的三个像能很方便地分离.离轴方法是利思等人对全息术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