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文化的“立体课堂”,是一本最生动的“教科书”。走进湿地,你就会不自觉地想了解湿地的奥秘。
在投资3800万元、地处富锦市的三江平原湿地宣教馆,我们在景观厅内看到,湿地复原景象十分逼真,电闪雷鸣下的湿地水流成河,栩栩如生的湿地鸟类穿行不断,让人惊喜不已。2009年,该馆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唯一、北方最大、全国湿地整体展示效果最好,集展示、宣传、教育、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生态展馆,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
有人说,它的建设开启了三江平原湿地宣教工作的新纪元。记者看到,一队队中小学生鱼贯而入,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学生们了解到世界、中国、黑龙江省湿地的现状,获知“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黑龙江省湿地面积全国最大”等知识;了解了三江平原垦荒破坏湿地的历史;特别是运用电子翻书、触摸屏、幻影成像等高科技多媒体现代化表现手法,使学生们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将热爱湿地、保护湿地、可持续发展湿地的生态文明意识根植心中。
为该馆建设倾心倾力的三环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凤英说,这是最具生命力、最有希望的教育景象。为了实现普及湿地知识的效果,我们还展列了255种、580件动植物标本。为突出公益性特点,本馆免费开放,预约参观。目前已接待社会团体165个,参观人数64820人次。
黑龙江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管理处处长陶金说,我们十分重视在全省推进湿地宣教工作,传播湿地文化。全省已先后建设了扎龙、洪河、兴凯湖、三江4处国际重要湿地和三环泡、安邦河自然保护区宣教馆,我们计划在每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都配套建设一个宣教馆,担负起向社会宣传湿地的职能。
在文化教育的拓展中,各地还通过搭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使湿地保护理念得以延续和弘扬。齐齐哈尔市每年举办扎龙观鹤节,双鸭山在宝清县举办七星河观鸟节,大庆、哈尔滨开始举办湿地文化节。以节为媒,传播湿地文化理念,提升了办节的文化品位,促进了民众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宣传湿地,保护区是主角。近年来,黑龙江省各湿地保护区把湿地宣教当做自己最大的责任,每年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到保护区参加自然保护社会实践活动。珍宝岛保护区在今年开展的“生态虎林、绿色虎林”的主题宣传活动中,制作了保护湿地宣传图板20块,出动宣传车70余辆次,发放湿地宣传单2万余份。同时,还组织周边100名村干部和村民参加了培训班。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开展小学生保护湿地春游活动,培养孩子关爱环境、保护湿地、爱护鸟类的意识。三环泡自然保护区每年在全市举办“保护湿地、关爱自然”的系列文化演出活动。七星河自然保护区利用观鸟节,邀请业余作家撰写诗歌、散文,出版了《观鸟征文作品集》,展示了保护区的珍贵与美丽。
有关专家认为,弘扬和建设湿地文化,还应着重解析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重要知识概念。如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要让人们明确了解湿地是陆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之一,保护湿地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我国科学家对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的研究表明,东滩湿地芦苇群落的年固碳能力是全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2.3-4.9倍和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2.7-5.9倍。但破坏湿地、围垦湿地就会使湿地的储碳能力大大降低,甚至成为碳源。
科学家对我国三江平原等湿地的研究表明,在积水条件下,湿地是碳汇,三江平源的泥炭沼泽地的碳储量非常巨大。而当湿地被疏干围垦后,土壤中有机物分解速率大于积累速率,湿地变为碳源。还应该知道,湿地生态系统对洪涝、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具有调节功能,能够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