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议程、记者会均大幅减少,委员与代表们也都不接受采访。为适应这项改变,官媒利用5G技术,首度以“云采访”模式联机受访者,让观众感受现场互动的新体验。
报道称,新华社在两会召开前夕首次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开创5G时代远程同屏访谈的先河。
报道指出,这种模式一是打破距离限制,实时交流畅通无阻。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中,可让采访对象与记者“面对面”实时交流无阻碍。
二是异地同屏呈现,“真人”就在眼前。全息成像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影像,营造亦真亦幻的观赏效果。
在5G网络下,全息成像画面不再需要提前录制,真人等比例大小的受访者可实时投放至异地演播间,受访者的语音、表情、动作实时呈现,与访谈人握手、交谈、互动十分自然。
可以相信,这一新颖的访谈方式,不仅产业界和媒体界感兴趣,广大民众也会感到惊喜,从更多元的角度去认识5G“黑科技”,不仅仅是网速快。去年的5G直播到今年的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随着5G技术成熟和规模商用,报道两会的黑科技也在升级。通过两会“预热”,5G将在经济社会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近几年来从技术创新、标准建设、牌照发放、走向商用,一直站在聚光灯下,其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海量连接等特性逐渐为大众所认知。仅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5G套餐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
对用户而言,5G目前的优点似乎就是网速够快,更有网友调侃称,换5G手机“主要是方便测速发朋友圈”。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新华社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5G不仅自身是一门创新的技术,同时作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可以与其它创新技术有效融合,推动其它创新技术走向规模应用。
全息成像并不是最新研发出的技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全息成像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影像,需要比普通摄像处理100倍以上的信息量,对拍摄以及处理和传输平台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最早的全息技术仅用于处理静态的照片。要实现高清影像的超低时延传输,全息成像等到了5G的商用。
据了解,新华社的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在终端层面采用了5G+4K视讯终端、全息膜显示终端,达到了超高清录制、高保真全息显示的效果;在网络层面,不仅有技术成熟的5G网络作为支撑,在访谈侧还布置了MEC边缘计算平台,使得大容量视频内容能够毫秒级低延时地通过千兆网络传输,采访互动的双方语音、表情、动作得以实时自然呈现,访谈因此能够更加深入。
两种创新技术的融合,不仅大幅降低了采访报道的成本,缩短了采访制作的周期,赋能新闻媒体行业的科技升级,同时也是5G强大技术驱动力的最新例证。
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以人物为例,全息影像可以让观众看到立体的虚拟人物,动作和表情与真人无异,相比VR,全息的人物建模更为逼真,也支持多人,多角度观看,当然其实现难度也最高。第一个采用全息AR应用的行业是娱乐业。日本虚拟偶像初音未来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人。
虽然,全息技术出现得很早,但是过去的全息投影技术能被打针所熟知的作用只是明星在舞台上产生的幻像,而生活中的全息技术应用可谓是凤毛麟角。过去的全息投影技术只能还原被记录下来的镜像,而不是像科幻电影一样,可以实现双方实时沟通。对普通人来说,这一技术如同鸡肋,毫无用处。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5G的大力部署,全息通讯产业爆发在即,“AR+AI”全息成为全息技术的突破点。以往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全息视频通话或将在5G时代实现全面落地。
全息影像通信依托于5G网络高速率的特性,传送大数据量的3D视频信号,可为用户展现出更加真实的世界,在交互性上有质的飞跃,将成为互联网社交的颠覆性技术。目前,三星、Facebook等科技巨头均加入该领域进行技术研发,显示出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而国内从事全息投影领域的企业数量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5G全息视频通话中,人与人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屏幕两端,而能真正的实现三维立体实时交互。利用AR全息设备,通话的双方立即置身于同一房间,可以任意变换距离、视角,看见对方的手势和身体语言,甚至能看清对方皮肤的精度细节。
成功实现这一底层技术解决方案的,正是专注光场采集、重建、渲染以及智能计算视觉的微美全息(WIMI.US)。中国领先的全息AR应用平台微美全息已在美国IPO上市,据数据统计,国内全息投影公司已达到千余家,市场容量也上升到了百亿级别。据了解,黑龙江省移动携手微美全息子公司,助力当地媒体开展和媒体云平台之全息虚拟远程通讯服务展开合作,5G+超时空全息访谈项目落地合作。
随着5G全息通讯网络带宽条件变化,5G全息应用市场将迎来爆发,全息互动娱乐、全息会议、全息发布会等高端应用逐步向全息社交、全息通讯、全息导航、全息家庭应用等方向普及。微美全息(WIMI.US)计划基于全息AI人脸识别技术和全息AI人脸换脸技术为核心技术,用多个技术创新的系统支持全息云平台服务和5G通讯全息应用。
微美全息(WIMI.US)通过构建多角度拍摄实时建模系统:对采集对象进行全维度的影像扫描,实时合成为立体模型。六度矩阵式光场系统:多光源综合运用,构建全息虚拟影像的成像场。双眼视差智能增强系统:采集过程中动态跟踪对象轨迹并调整光线,保持双眼差的均衡值。多图像动态融合系统:狭窄空间中的多维图像广角采集技术,应用于云视小型化全息栈仓。全息图像高速处理算法:对图像信息进行极速处理,并保证渲染效果,处理速率达10GB/秒。隐身聚酯光学显像膜:全息成像关键构件,让全息影像完美成像显示。全息虚拟人物画音重建技术:运用人骨骼动态捕捉,图像实时渲染,语音识别技术,声音模拟技术呈现虚拟人。全息云平台:覆盖全国的影像采集和还原,具有数据存储、影像还原、全息社交属性的交互平台。微美通过以上系统组合构建起完整的5G全息通讯应用平台,以支持各种线上终端和个人设备应用,同时拓展全息社交通讯、全息家庭互动、全息明星互动、全息在线教育、全息在线会议等各种主流5G全息应用。
5G落地后第一场景应用将加速VR/AR发展,中国市场增速将高于全球。因此,在5G的加持下,VR/AR等沉浸式游戏场景的通信传输短板将被弥补,预计沉浸式游戏的VR/AR商用将加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院的研究,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接近千亿元人民币,2017-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70%,而根据Greenlight预测,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其中VR市场1600亿元,AR市场450亿元。此外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根据IDC最新发布的《IDC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支出指南》,至2023年中国AR/VR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652.1亿美元,较2019年的预测(65.3亿美元)有显著增长。同时2018-2023年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84.6%,高于全球市场78.3%的增长率。
去年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就表示,5G未来应用场景的80%是工业互联网,也就是各类行业应用场景。从今年抗疫到两会的5G创新应用,可以感受到,5G行业应用已不再遥远,正在一步步地深入大众生活。中国强力推动5G网络建设的举措,很快就看到了价值,看到了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