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进工地,实名信息采集认证,智能考勤;无人机巡航,现场进度管控一目了然;工地扬尘一但超标,现场喷淋装置自动开启,还会预先提醒避让喷淋;3D打印可以将建筑打印出来;身临其境的VR体验式安全教学;炫酷的三维全息数字建筑......如果说,这是日前的工地现场,你会吃惊吗?
5月21日,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中国建筑一局等相关承建单位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项目现场,举办政府工程智慧建造公众开放日活动,向公众发布展示了政府工程BIM+智慧建造体系的建设成果。
据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是BIM技术全面推广应用阶段,此次活动旨在面向公众展示政府工程BIM+智慧建造体系的阶段性成果,促使公众走近政府工程,了解智慧工地建设改革现状。
智慧工地采用MR技术
智慧工地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物联网感知技术实时采集工地环境信息,特种设备运行信息、重点区域状态信息,通过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可视化、智能化的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管理手段。以节省人力投入提升监管效率、预防安全事故、超限及时报警、远程联控监控强化过程管控、积累安全大数据、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项目作为国家级的重点建设项目,具有单体数量众多,造型复杂,钢结构安装难度大,工期紧等特点。工务署利用BIM模型指导设计施工,对复杂施工工艺进行模拟,预知施工工序和重难点,保证施工建造的顺利进行。根据项目实际,市建筑工务署一方面秉承优秀的传统施工方法,一方面积极推进建设管理精细化、精准化、专业化,依托大数据平台,将项目规划、建设、管理统一在三维信息模型上,数据互联共享,提升人工智能管理、协同办公、进度成本、安全质量和绿色环保等方面施工管理,探索全新的管理模式。同时将人工智能、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进行整合,实现工程管理干系人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强化项目管理强度,打造智慧工地。
智慧工地采用MR技术
中建一局华北公司高级项目总监李智勇对记者表示:通过将BIM技术应用建筑全生命周期,项目主楼从底板浇筑到主体结构封顶仅用了不到4个月,创造了不到两天完成一层楼的建造速度。在主楼钢结构塔尖吊装过程中,借助BIM建模,对三种备选方案进行模拟对比,筛选出最佳施工方案,也确保了主楼钢结构塔尖“北莫之星”如期吊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