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Windows系统令人耳熟能详的开机声音,在富有科技感的立体大屏幕上,一段以全息投影技术呈现微软发展历程的开场视频备受瞩目。这段新旧交织的视频,也拉开了3月24日在成都举行的“创业天府•菁蓉汇•高新区”微软双创专场的序幕。
共同感受这一创意十足的开场活动的,包括在场的微软全球公共事业部副总裁桑迪•古普达(Sandy Gupta)。一年之内两次赴蓉,桑迪见证了微软与成都的再度携手。这一次,双方志在共同打造创新型智慧城市,以期通过“云、物、大、智”等最新技术助力成都经济圈产业快速升级。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桑迪指出,管理更加有效、产业更具特色、人才吸引力更强的智慧城市将是将来城市发展的方向。而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的城市,在微软“云、物、大、智”几大先进科技的助推下,“成都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基础坚实,潜力无限”。
桑迪•古普达
“云物大智” 对传统模式的彻底颠覆
当前,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大幕,时下最火的“云物大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推进城镇化、实现城市的“智慧”加持上展现出了巨大的能量。
在当天的“菁蓉汇”现场,微软(中国)战略联盟暨创新孵化运营管理总经理戴子珽更形象地将“数据”形容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新电力”。
在接受采访时,桑迪也表达了他的看法,“第四轮工业革命正在席卷全球,但其所发生的创新绝不仅仅止于技术。这更多地体现在商业模式的改变上。”
他所提到的改变,正是由“云物大智”的发展带来的商业发展的全新局面。“例如,使用类似微软的大型公司提供的各种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开发者或者一个中小型的创业团队只需较低的成本,就能开发出各种令人惊叹的应用——小到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共享单车,大到城市管理的各个层面。”
桑迪更毫不讳言地表示,这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彻底“颠覆”。
而建立在这一“颠覆”之上的,则是城市发展的另一种“新生”:大量发明对应的是城市发展的每个细小环节的改善,它们共同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
“这使城市由此建立‘大脑’,使城市能够感知,能够互联,使得信息能够在不同服务部门之间流通,从而让城市有更好的交通出行,更好的城市用水管理等。”在桑迪看来,这也正是智慧城市的蓝本。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正掀起一股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风潮。作为跨国科技巨头,微软早已对此布局,推出了一项“未来城市”计划。
作为微软全球公共事业部副总裁,桑迪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能实现对城市的有效管理,为其带来更佳宜居的环境。同时,这些数据化的指标也将使城市的特色更为明显,使其“在重点行业的选择和发展上更加智慧”,推动其具有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如果把前两点做好了,城市也将能够吸引更加‘智慧’的人才,比如高层次的数据科学家来发展大数据相关的产业。”桑迪认为,这能够让这些人才“才有所用”,在其真正适合的城市大展身手,从而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将是可持续的。”他说。
微软“黑科技” 助成都经济圈产业升级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病”开始凸显,如何高效地利用资源和科技,事关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此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和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16~2020中国城镇化率增长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达到8.1亿,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4%。报告认为,“十三五”期间城镇化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
而国际知名咨询公司IDC曾指出,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佳模式,在“十三五”期间“将大有可为”。
对此,四川积极引入“强援”,早早布局探索城市“智慧”发展之路。公开报道显示,2015年9月,微软中国与四川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微软将帮助四川培养IT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孵化支持,同时,双方在“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将展开合作。
2016年8月,微软将其在中国的首个云加速基地落地成都,不到一年,其已签约的项目达44个,引进20名高层次人才,建立了微软与企业之间创新科技升级和国内外资源对接的平台,并加入基金配套,真正从技术、市场、资金三方面帮助企业的加速孵化。
作为见证者,桑迪告诉记者,加速器的发展与双方推进企业加速孵化的优势密不可分。“微软每年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超过130亿美金,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其能够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战略合作。而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愈加凸显,其已从早前软件的外包产地发展成为引领全球电子信息创新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