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影院,多是投影机+荧幕+声响的组合。还有的会配上3D眼镜来让观众体验立体感受,可是再好的3D眼镜毕竟也只是辅助实现立体视觉的工具,距离真正的裸眼3D距离尚远。读到这里,肯定有人猜出来接下来要分享的技术内容,那就是真全息投影。
当大众提到全息时,他们想到的不是激光和干涉原理,而是眼中看到的漂浮在空中的三维影像。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全息”这个词被滥用,只要是震撼视觉的虚拟影像都有可能被叫做全息。因此,当前大众了解的全息投影可分为伪全息投影和真全息投影。前者已经得到应用,技术难度也比较低,后者则是真正实现裸眼3D与交互应用的好技术。
首先,伪全息投影大体分为两类:投影机直接背投在全息投影膜上的也就是初音演唱会那种应用;另一种是采用投影机或其他显示方法光源折射45度成像在幻影成像膜的全息投影,后者成像效果相对更炫一些,不过成本相对会高出很多,受场地限制也多一些。在水立方举办的聚仙游戏全息发布就是应用的幻影成像膜,用的LED屏折射光源,舞台效果很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真全息投影的影像呈现则不需要各种成像膜(类似荧幕),而是直接在空中进行成像,部分技术还能实现与人类的交互功能,未来可以发展成全息通讯技术,不知道的人很有可能以往见到了“鬼”,来无影去无踪,既能对话又能变大放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真全息投影要让你眼中看到漂浮的三维影像,通常和激光、干涉没多大关系,而是在利用我们的视觉系统看外部世界的方式。比如,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有6个主要的深度线索帮助我们形成三维视觉。
1.透视: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小;
2.遮挡:近处的物体会挡住处的物体;
3.双眼(立体)视差:左右眼看到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
4.单眼(运动)视差:当头部运动时,远处和近处的物体会以不同幅度运动;
5.聚合:当眼睛聚焦在近处物体时两眼视线汇合;
6.调节:根据物体的距离,眼球相应地调整焦点。
全息影像就是要把这6个深度线索全部重现,完全骗过大脑,让它以为“见到鬼”了。
下面,分享3种大众所了解的“全息投影”案例。
在美国麻省一位叫Chad Dyne的29岁理工研究生发明了一种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这是显示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可以在气流形成的墙上投影出具有交互功能的图像。此技术来源海市蜃楼的原理,将图像投射在水蒸气上,由于分子震动不均衡,可以形成层次和立体感很强的图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新科技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目前宣布他们成功研制一种360度全息显示屏,这种技术是将图像投影在一种高速旋转的镜子上从而实现三维图像,只不过好像有点危险。这些技术很多国家都在研制,毫不夸张的说这项技术它包含了未来,谁最先使用这项技术,谁就最先走入未来的先进技术行列。
日本公司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明了一种可以用激光束来投射实体的3D影像,这种技术是利用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散开时,混合成的气体变成灼热的浆状物质,并在空气中形成一个短暂的3D图像。这种方法主要是不断在空气中进行小型爆破来实现投影。
所以,各位伙伴猜想一下,未来我们在家、在电影院在很多地方都能真正实现全息投影交互的话,那一定是很刺激很好玩的吧~各种宅男宅女的福利也会纷纷到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