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3D产业在发展初期,忽视了与社会经济的产业链整合。而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3D技术已嵌入到工业的整个流程,包括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模具设计、动漫制作等等,未来产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将终结”。
据悉,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层面发生重大变革。
有关专家指出,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正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强大的联合基础。 值得瞩目的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当中,3D技术将成为重塑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手段之一。
在专家看来,3D技术之所以获得这种地位,其原因在于借助3D技术构建的虚拟条件下,设计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产品的设计结果、内部结构、制造过程和运行原理,自主地互动参与产品设计过程、把控和监督生产过程,预先发现和修正缺陷、问题,极大地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杨海成认为,尽管3D技术的热潮正在全球不断升温,其真正与社会经济实现完全融合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直到现在,3D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还有一定距离,是两张皮。第三次工业革命才是真正把3D技术融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行业。”
目前在国内制造业的转型中,一些地方政府已充分认识到3D产业的重要性。福建福安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缪建勋告诉记者,他就是感受到3D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特地到3D大赛现场来取经的,同时也希望3D大赛中一些好的项目在福安落地生根。
自2008年以来,全国3D大赛越来越受到各地方、高校和企业的重视,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参赛作品水平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国性品牌赛事,参赛人数超过百万。其成功地为饱受困惑的3D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
数据显示,我国3D人才的缺口超过千万。全国3D大赛秘书长鲁君尚透露,目前中国制造行业对3D应用人才需求最大,缺口约为800万人。
而在教育体制上,我国在3D技术培训、推广方面做得不够,高校的相关3D课程与现在全球最前沿的3D技术有差距,高校的3D教育与企业应用需求有差距,很多人对3D认识还处于非常浅显的初级阶段。
“其实,中国并不缺乏技术,但真正把技术与创意相结合并应用到产业中的人却少之又少。”鲁君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