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泰坦尼克号》2D转3D电影在中国狂卷10亿元票房,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一批转制3D电影。11月,随着转制3D《2012》在中国上映,一场关于真伪3D的争论再次掀起。视觉享受还是圈钱阴谋,3D电影如何解除“信任危机”?
把2D电影制作成3D的过程称为“3D转制”,听上去像是把VCD转DVD、MP3转CD一样轻松简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阿凡达》3D视觉效果总监查克·康米斯基曾表示,好的转制意味着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并确实感觉到画面是3D的,不会带来不适和压迫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国内外3D技术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完善的制作规范和明确统一的评价基准,才导致各种粗制滥造之作鱼目混珠。
不可否认,随着80、90年代青少年逐渐成长为电影主流消费群体,将当年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通过成本不高的3D转制的途径重新上映,实现收益最大化,“钱”途可观。“但无论如何,3D不会让糟糕的电影变好。只有好的电影,才可以通过3D让人感受到更大的乐趣。”查克·康米斯基说,盲目跟风很容易引起观众反感。
专家认为,让3D回到电影中的本来地位,让观众身临其境,而浑然不觉技术本身的存在,才是3D作为一项电影技术存在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