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业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总是会触碰到观众的兴奋点,这种爆米花产品对普罗大众来说,就是走进影院的最佳诱惑力,重新触碰末日兴奋点的《2012》3D虽然遭遇诸多争议,但在贺岁档混战中,占据第二把交椅不倒,证明了观众对于电影的诉求并不来自于业内人士的预估,“这仅仅是一种放松”有观众如是说。
观影热潮带动“末日话题”效应
2012年12月21日的玛雅人预言,让《2012》横空出世,它所掀动的全球末日热,带动无数“末日”话题大讨论。微博上关于电影的热议也集中在了末日话题,开始为之前的人生做告别,也是要开始新的篇章。
“我们并不是真的相信2012是世界末日,只是你可以借由这样的契机,做很多想做又没有做的事。《2012》3D中并没有把世界末日描述成恐怖的末日浩劫,而是尽可能的营造诸如“最后的告别”“最后的电话”“最后的原谅”和“最后的表白”等系列温情桥段,适时加入的幽默元素也让观众宛然一笑。“我喜欢电影里的幽默温情,这部电影已经看过五遍了,但还是吸引我。”
争议不攻自破,票房口碑水涨船高
《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艾伯特曾忧心忡忡地写道:“这部电影确实让我对2012年12月21日感到恐慌。”这样的评价是对电影中特效场景的肯定,3D的重建更是升级了观影体验,开画9000万的票房成绩,在获得佳绩的同时,争议不攻自破。作为2009年以4.7亿刷新中国内地年度和历史票房双项纪录的票房赢家,新生的3D重建技术和3年内两度“扫荡”的市场行为一度引来影迷和媒体的质疑,对此,罗兰·艾默里奇导演亲自接受了中国媒体的采访,表示对此次技术革命充满信心,“每一个3D绘制的细节,都以最高标准来要求!”
影片呈现给中国观众的效果则无愧罗兰的自信,也展现了这位好莱坞首席灾难片大师多年来在特效技术和灾难美学方面的深厚功力,三年后卷土重来的3D重建版《2012》用加倍震撼的视听冲击回应了所有争议,资深影评人阿木(微博)评价说:“灾难性场面依然觉得很震撼,尤其是飞机从不断崩塌的建筑物群体里穿过时,尽管知道人物们都能死里逃生,但依然紧张的差点叫出来。”另一影评人木易孝敦则在影评中写道:“导演早就知道自己的这部非凡作品终有一天是要以3D版本震撼人心的!”
除此之外,大量影迷也都纷纷通过网络发出支持《2012》的声音。票房与口碑水涨船高,承载着当下最强特效技术和“末日”话题,这艘票房“方舟”的航线明显已经不可阻挡。这股关于《2012》3D的末日热潮,或许只有到12月22日的太阳升起时才会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