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特效对于电影行业应该是“到位不越位”,强大的科技肌肉是为强劲的创意心脏准备的。
200米宽、10公里长的蜻蜓大军低空“飞”过城市;桌上鱼缸里的小鱼一条条“蹦”出来;课本上“长”满了霉斑,男人裸露着仅剩的残肢。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有天崩地裂、关乎生死的大场面才需要电影特效的助力,诚然,《2012》、《阿凡达》之类的炫技之作已经向世人证明,高超的特效技术可以使观影体验变得有多震撼。然而随着科技力量对电影制作工艺的全面渗透,大到千军万马,小到剧中人脸上的一粒痘痘,特效技术都可以满足导演并实现。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内容为王”总被人们理解为剧本本身的艺术性,而忽略了技术为影片观赏性带来的加分。中国电影界重艺术轻技术的现象由来已久,“好剧本是一切”,这点不假,但当导演终于在斧子之外,有了冲击钻共同去开凿,他又是否能手随心动,心随所愿,将其头脑中的想象变成银幕上的真实呢。
在导演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不但要学会与制片人沟通、与演职人员沟通,还要学会与技术沟通。特效是为内容服务的利器,却不是保证票房稳赢的杀手锏。电影业发展到现在,技术是绕不开的话题,但如何让技术在电影制作领域到位而不越位,让导演对技术产生的能量重视而不依赖,则是处在电影制作核心地带的人应该时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