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以假乱真的全息影像技术

   2012-05-12 转载于网络佚名4340
导读

所谓全息影像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且再现物体三维图像的技术。干涉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光波信息,

所谓全息影像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且再现物体三维图像的技术。干涉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光波信息,衍射能够再现还原这些信息。

全息影像技术是如何呈现出物体的立体形象呢?这就要从它的拍摄原理讲起。假设用一束激光照射一个细小微粒,微粒反射的是不断向外扩大的球面波,此时,用肉眼看微粒,会发现它是明亮的一点。当用普通照相机为这一微粒拍照时,反射的光波通过相机镜头在底片上形成一个亮点。相机底片记录下这一光点,但是无法记录下微粒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所以,最后的照片上也只能看到一个平面的亮点。

而拍摄全息影像时则不同,它是将一束发出平面波的激光和微粒反射出的球面波一起投射到底片上,整张底片都受到了光照,它记录下的不是亮点,而是一组同心圆,看起来就像一根被切成无数薄片的胡萝卜一样。底片冲洗好后,再用发出平面波的激光,以拍摄时相同的角度射向底片,就会看到原来放置微粒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亮点,而且这个亮点是在空间中存在的,而非底片上。所以,全息影像技术所呈现的是一个包含位置信息在内全部光学信息的光点,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体,宛如真实的一般。

全息影像技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8年,那一年,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丹尼斯·加博尔博士在研究如何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过程中,偶然发明了全息立体摄像。但当时由于技术限制,加博尔的发明并没有被人重视。1962年以后,随着激光器的发明,全息影像技术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1971年,科学界终于意识到了加博尔20年前发明的重要意义,授予他诺贝尔物理学奖。乔治·卢卡斯之所以会在1977年拍摄《星球大战》的过程中大量使用表现全息影像技术的桥段,或许正是从加博尔的发明中汲取到的灵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佚名原创作品,作者: 佚名。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quanxiwang.com/news/show-33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资讯头条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682138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