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代表团团长、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中)、香港特别行政区署理财政司司长陈家强(右二)与三位航天员为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展剪彩
国旗、区旗一齐挥动,掌声、鲜花献给英雄……
抵港不足三天,3位神舟九号宇航员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代表团已马不停蹄,出席了近10场活动。观香江美景、谈太空生活,再到主持航展……“太空人”和香港市民共享“飞天”荣耀。
心随神九游太空
随天宫一号翱翔太空275天的五星红旗,神舟九号返回舱,航天员的“企鹅服”,太空邮局的搭载物品……神九13天的太空旅程,众多珍贵的实物展品,让一早赶来的1000多位香港市民“大饱眼福”。
今天是“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展”开幕的第一天。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代表团来到了香港科技馆。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神九“太空人”,在欢呼声和相机的快门声中亮相。他们身穿蓝色训练服,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不时挥手向观众挥手致意。现场一众宾客争睹“航天战队”的英姿。
开展前一个多小时,地处九龙半岛,毗邻香港理工大学的香港科技馆外,已挤满了准备观展的人流。16组珍贵展品今起连续15天向香港观众开放,其中包括了100多张神舟九号照片、关于空间站的全息投影、介绍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进行科学实验的影像片段等。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相关物品:舱内航天服、太空自行车功量计组件以及在太空中亲手编制的“中国结”也同场展出。
每一位航天员都以自己的传奇经历感动港人。“14年等待一飞冲天”,航天员刘旺的故事,感动了17岁的香港中学生黄郭威。今天,他特地把一张1997年香港回归纪念邮票送给了刘旺,向这位苦练5000多个日夜,7分钟内完成精确手控交汇对接的航天员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在国家“航天战队”,第一次首现了女士的身影,更让港人觉得自豪。展览开始前两个小时,家住沙田的葛小姐已经来到了现场守候。她觉得,太空带来的挑战并不会因为性别而改变,女航天员刘洋不屈不挠的毅力最令她佩服。市民彭先生也特意带一双儿女来看航天员。他说,五岁的小女儿立志要做“太空人”,所以带她们来感受气氛,希望孩子长大后“美梦成真”。
荣耀共享倚天骄
下午,三位航天员与多位科学家到访香港中文大学,与来自香港8所大学的500多名大学生分享“飞天”历程。一众大学生高举国旗、区旗热烈欢迎代表团入场。
“天宫一号与神九载人航天飞船交会对接圆满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神九航天员访港期间能与大学生作近距离接触和交流,不仅让香港的大学生对中国的航天成就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可学习航天员及科学家坚毅刻苦的精神。”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致辞时如是说。
在接下里的航天员与大学生交流环节,现场气氛更加活跃。参与“与航天员真情对话”的香港大学生,在半个多小时里连续抛出十几个问题。
有学生关心航天员太空中饮食问题。航天员景海鹏表示,太空食物种类丰富,跟普通人的饮食其实差别不大。这一次,考虑到三名航天员中两名来自山西,后勤保障人员还特意在太空食物中添加了山西陈醋。刘洋补充说,太空食物中除了常见的肉、蔬菜、水果这些,还有零食,如巧克力、饼干等,足以满意航天员的饮食需求。
大学生对航天事业充满好奇和热情。有人提问未来航天员的选拔会否考虑香港同胞。代表团团长、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表示,国家在航天员选拔上目前尚未有招录港人的时间表,但随着2020年前中国太空站的建成,将需要来自香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协助,希望届时港人积极参与。
参与分享会的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学研究生何心蕊表示,这是她第二次亲身见到航天员,上一次是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访港。何心蕊说,能见到首个女航天员刘洋,作 为女性自己感到很荣耀,她希望能够学习刘洋不怕吃苦、敢攀高峰的精神。
戎装卸下更亲切
景海鹏,中国第一位两入太空的航天员;14年等待一飞冲天,让刘旺的梦想以最传奇的方式呈现;至于国家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更成了香港媒体和市民“追逐”的偶像。
“我很想听听他们的故事。”74岁的出租车司机邓伯,一直通过香港电台了解代表团访港的最新动态,虽然不能亲至现场,但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代表团抵港以来,香港多家电台,各主要电视台,报刊和新闻网站都第一时间跟踪报道;数以千记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各界市民到场交流,现场气氛活跃,热闹非凡。
从政界、商界、科学界、教育界人士,到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再到普普通通的香港市民,航天员和代表团数十位科学家一起,耐心、细致、认真的与他们谈经验、说体会。
而3位航天员均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以及克服困难的经验,勉励香港青少年要有理想、坚持,不怕挫折,鼓励他们将来以港版航天员身份,服务国家的航天事业。
航天员刘旺说,刚到香港就感受到香港青少年对太空的向往,“有位学生拉着我的手,问我可不可以带他去火星。”他鼓励香港青少年,积极向理想前进,也希望港人将来可以加入航天团队,“这样我就可以学香港话了”。
“航天员的笑容很亲切,丝毫看不出艰巨任务带来的影响。”中学生朱宝澄说。
每一次的大型聚会,航天员都会以广东话问候现场观众,现场的气氛立刻轻松了很多。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再是“战天斗士”,而是与你与我心灵相通的普通人。
辉煌成就励港人
香港福建中学林老师还清楚记得,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与香港年青人说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他鼓励班上的学生,在神舟九号任务完成之后,用文字和图画送上祝福。学生们期待着太空旅行、与外星人相遇,以自己的力量贡献国家。
8月2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代表团启程访港前一个星期,29名香港“少年太空人”刚刚结束了为期7天的航天生活体验之旅。在北京和酒泉,香港青少年失重状态下跑步,品尝过太空雪糕,与杨利伟等多位国家航天员会面,亲身体验和感受到航天员训练的刻苦与奉献的无私。
实际上,从2009年起,为了让香港学生了解航天员的训练过程,特区政府联同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四年推出“少年太空人体验营”,每年选派香港中学生到祖国航天工作的第一线学习体验。
神舟飞船的每一次翱翔,都牵动着港人的心。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也有香港科学家参与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就与国家宇航员训练中心合作研究肌骨系统的健康维护。香港理工大学的专家也参与了国家航天仪器的制作、宇航员服装设计和相关医学实验项目。
3位神九宇航员升空执行任务之前,香港中文大学曾公开募集14名志愿者,做了一个为期60天的卧床实验,以模拟航天员在失重状态对肌肉和骨骼等造成的影响。专家表示,收集的数据,可以用来监测航天员的肌肉力量和骨骼强度。
“航天事业需要融合多种学科的智慧,香港科学家在光学、计算机和电子学等方面拥有较宽阔的视野,未来可以持续支持国家航天发展事业。”香港理工大学容启亮教授表示。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对此深表赞同。他指出,香港的高等院校和科研界别,近年来通过与国家不同科研组织的合作,开展航天工程学、航天医学等多个合作项目。随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成功,国家的航天科技的发展将更上一层楼,香港高校会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进一步深化与内地院校、航天科研机构的合作,携手为人类航天史开创新的一页。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代表团与香港大学生现场交流
香港中学生展示航天员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