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Ramesh Raskar和他的同事便研发出一种“Tensor”模型,即压缩显示(compressive displays),其可以通过类似CAT扫描的形式,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将3D图像分割成2D图片,从而获得更广的显示范围。未来,观众有望不需要借助任何眼镜,即可在房间的任何位置直接通过平板电视屏幕观看到3D影像。
Magnetic Allura Enabl3D 57"裸眼立体显示器
利用视觉特性分割图像
该模型的工作原理主要是由观众从任何角度观看得到的2D图像为基础,来呈现出完整的3D图像。
首先,光线通过一排由小镜头组成的阵列传送出来,同时在其中实现视角宽约50度,高约20度的折射,并直达含有部分最终图像信息的液晶显示屏。然后,光线继续通过两个额外的液晶屏幕(均包含最终图像的元素),并在其中像素以每秒120帧速度实现透明或不透明切换,从而产生适配于眼睛所观看的正确的二维图像。
即使左右摇晃你的头部,由原始图像得出的两路图像仍将映入眼帘。每只眼睛看到的不同的2D视图,将有大脑自动结合并形成一个更清晰的三维图像。大脑还可以结合一些个别图像帧模糊、闪烁的特点,从而使整体视图更生动。
“这表明你所感到的独特的图像帧其实是非常快速的在转换。”小组成员Gordon Wetzstein表示。个别图像帧闪烁或包含噪点等,是由于像素在转换时出现或隐蔽所致,但眼睛的响应速度太慢以至于看到个别帧时,大脑却简单把其和帧序列混合在一起处理。“而显示器呈现就是特意利用人类视觉系统的特性。”Wetzstein说道,目前该项目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借助更快的帧速率播放的显示器,却可以增加视角范围和显示的纵深感。并且他将在8月洛杉矶的SIGGRAPH会议上展示该系统。
“这是一个伟大的项目,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未来的3D电视。”英国达勒姆大学可视化实验室研究人员Nick Holliman认为,这样的运行模式所需计算量太大而显得不太实际,他建议,其最好的用途便是在用于多画面广告显示的机场和购物中心等场所。
弥补视力缺陷
事实上,未来的图像显示可能很快就可以走得更远。来自巴西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UFRGS)信息研究所、印第安纳西拉斐特的普渡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针对视力不好的人,已经设计了一种新的屏幕。
“它创建了全息式图像以调整自身来适应主体眼睛的情况。”来自UFRGS 的Vitor Pamplona 说道,其设计的项目原型,也将在SIGGRAPH上进行展示。
出自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图形和影像实验室的 Diego Gutierrez 则表示:“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显示屏领域的革命。”他认为,总有一天,显示屏可以根据个人的视障特性在3D影像中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