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非遗插上科技的翅膀金点子出炉了!本报与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推出的“让非遗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型互动活动,受到读者热力追捧。近百位非遗爱好者、从业者和研究者接下“英雄帖”,献出创意无限的点子。经过非遗、民俗与科技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联合评审团严格评审,昨日评选结果新鲜出炉来自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学生邹强,凭借“非遗虚拟旅游城”创意方案,一举成为此次活动的金点子。非遗专家评价“该方案创意新鲜且易于实施”,据悉,该方案有望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施。此外,古开霞的“由我来传承”学唱软件获二等奖,吴文博、高颖的非遗创意方案分获三等奖。
网上建立
3D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
此次活动展开后,应征点子五花八门、创意无限,将非遗与科技完美融合,让人眼前一亮。如机器人模拟手工操作制作非遗项目、非遗传声教学软件、3D全息投影非遗文化展示系统……令人叫绝。评审团负责人告诉记者,点子的创意只是考评的一个方面,实际操作性才是评审团考评的最重要因素。
获得一等奖的金点子是来自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邹强的“非遗虚拟旅游城”方案。方案中,他突发奇想地建议运用软件编程、图形学、数据库等IT科技手段,在网上建立一个网页游戏式的虚拟旅游城,把非物质遗产文化的文字描述、图片、语音解说、视频展示等植入网页中。让网友进入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旅游城网页,就仿佛进入3D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
虚拟古城
将本地非遗一网打尽
“虽然虚拟城市概念在一些网页和网络游戏上均有尝试,但将非遗元素融入,前无古人。”昨日,邹强自豪地向记者描述道,他设想在这个页面的古城里,有几条游人如织的街道,街道上铺面展示、销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有铺面均为前店后厂,网友能直接进入非遗项目生产场地,一睹这些传统技艺制作全过程;城中戏台上有传统戏剧、曲艺表演滚动演出;城边大河边,人们正唱着沱江号子;城边造纸坊里,工人们打着竹麻,口里哼唱着竹麻号子;再点击远处几座山峰,在写着青城山的那座山峰,一点就可以看到洞经古乐演奏和表演……网友进入该网页轻点鼠标,成都代表性非遗项目一览无遗。“我希望通过这个点子,让大家了解到非遗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邹强说。
对这个金点子,评审团成员评价说,这个创意能让大众通过生动有趣的3D成像技术,直观了解非遗魅力。
数字化
是非遗保护和传承大趋势
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龚键向记者透露,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是大趋势。下一步,他们将着手进行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建立市级非遗项目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把以往的纸质和传统影音非遗资料全部转化为数字资源进行保存、管理,建立起一个庞大而系统的数据库。他说,该数据库不仅有利于专业领域对非遗的研究与保护,还可方便非遗爱好者或普通市民在线查阅非遗相关数据,扩大非遗影响力。此次活动征集到的金点子,将为文化馆和非遗保护中心提供创意支持,这些金点子将有望被利用到文化馆和中心的数字化建设中。他还强调,此次活动仅仅是抛砖引玉,他们希望更多市民为非遗保护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