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电影拉着3D的手 且喜且忧往前走

   2012-07-11 转载于网络佚名4870
导读

今年4月,3D版《泰坦尼克号》将在全球上映,这是无数电影观众翘首企盼的大事件。访问普遍认为,该片最大看点就在3D。近年来,随

今年4月,3D版《泰坦尼克号》将在全球上映,这是无数电影观众翘首企盼的大事件。访问普遍认为,该片最大看点就在3D。近年来,随着3D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影片试水3D制作,配套院线也纷至沓来,3D已经成为电影工业炙手可热的技术利器。这一切的起源,要从两年前说起。

两年前的岁末年初,全球观众争先观看《阿凡达》的热情感染了整个世界。这是一部由好莱坞金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指导,采用当时最领先的3D技术的大制作。影片上映之初,在不少国家一票难求,许多观众甚至连夜排队购票,这在电影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下,实属罕见。

《阿凡达》在短短20天内创造了18.437亿美元的票房,超越了同样由卡梅隆执导的《泰坦尼克号》,荣登全球票房榜首。追寻这一辉煌成绩的由来,3D技术功不可没。《阿凡达》是卡梅隆历时多年,潜心创作的3D电影。影片在3D技术上打造全新引擎,取得质的突破,给观众带来了超乎寻常的视觉感受。精良的制作带来了非凡的口碑传播,人们纷纷走进电影院,亲睹这一划时代电影的芳容。

时至今日,随着3D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人们不再为看一场3D电影彻夜排队,观看3D电影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业内习惯以《阿凡达》为里程碑,将电影3D技术发展划分为“前《阿凡达》时代”和“后《阿凡达》时代”。在“后《阿凡达》时代”,3D电影成了好莱坞的法宝,3D制作如火如荼。2011年的全球票房三甲:《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变形金刚3》、《加勒比海盗4》均采用了3D拍摄。而好莱坞动画片则更甚,3D制作已经成为其标准配置。


3D技术推动电影的发展

电影的发展总是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电影数字技术的出现对电影工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3D技术的进步则再一次将电影工业发展推向高潮。

“后《阿凡达》时代”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好莱坞,它还对整个世界电影工业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影响。像《功夫熊猫》、《哈利·波特》、《变形金刚》这些大片原本只以2D的形式在全球制作发行,而随着3D电影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广泛,这些大片纷纷选择在原有的2D基础上,拍摄制作3D版、IMAX3D版的形式吸引观众,不仅让这些电影本身的效果更出彩,同时也满足了全世界观众对3D电影的期待。

市场需求促使3D电影的产量越来越大。3D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好莱坞带来一种新的“多快好省”的赚钱方式——将一些经典旧片纷纷转制成3D版重映。今年,3D版的《星球大战I:幽灵的威胁》和《泰坦尼克号》全球上映将再度掀起3D电影观影热。于是有业内人士分析,3D电影打出的这些“怀旧牌”,也许预兆着3D电影最终会像数字电影取代胶片电影一样取代2D电影。对此,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主任陈旭光认为,3D技术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这项技术能增强电影的奇观效应,让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立体感和互动性,极大地增强电影与生俱来的视觉性;但另一方面,这项技术又使电影的纪实性效果大大降低。3D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应恰如其分,不能所有电影都一味追求3D;同时,3D电影虽然是今后电影发展的大趋势之一,但3D电影也不可能完全取代2D电影。

3D技术对电影的挑战

3D电影利用“偏光原理”制造出立体影像,给观众不同于二维平面的观影感受。这一影像形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爱情的力量》问世,但早期的3D电影都是以展示立体效果为主,片中常以指向观众的枪、扔向观众的物体为噱头。3D电影的出现源于技术,那么,3D电影在技术上逐渐走向成熟之后又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教授孙振虎认为,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3D电影都曾因为内容单薄,在经历过短暂的辉煌后迅速没落。如今的3D电影依然没有摆脱这样的怪圈,即便是十年磨一剑的《阿凡达》也在很大程度上倚重于技术上的奢华铺排。电影《阿凡达》采用了新一代“立体摄影机”、“表情捕捉技术”以及“虚拟摄影机”等多项前人没有使用过的最前沿的3D影像技术,才获得了影片大到场景小到细节的完美无憾。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阿凡达》在内容架构上并没有困守“唯技术流”的樊篱,而是遵从了电影“内容为王”的法则,在将恢宏的影像特技和细腻的人物表演有机结合的同时,也赋予了影片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保意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真爱永存的永恒主题,这才是该片能在全球取得重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配戴3D眼镜的观众

事实上,3D电影在拍摄中比2D电影所受到的限制要多得多,这也是许多导演在拍摄3D电影时常备感无奈的原因。3D电影《龙门飞甲》的导演徐克讲述他拍摄3D电影时的经历说:“3D摄影机特别大,放在小空间里,景观很受制,讲故事的方式也会被迫改变。”

围绕3D技术的争议

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11项提名的3D电影大片《雨果》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是第一次尝试3D技术。马丁·斯科塞斯从来都不是技术流的导演,直到2009年《阿凡达》的诞生,他才开始真正考虑拍3D片,“卡梅隆选择了最棒的方式,让一切看起来都非常完美,我想我也该亲自挑战一番了。”而就是这第一次的挑战,马丁·斯科塞斯便爱上了3D技术,他甚至断言,“3D可以用于任何电影类型,而不仅仅是科幻或者魔幻题材。”

不过,在好莱坞热捧3D技术的同时,欧洲电影人却貌似对3D不太感兴趣。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国际传播教授陈卫星分析说:“欧洲一向秉承人文传统创作电影,而美国更多的是追求电影创作的商业价值,这是两者之间的区别。欧洲人在电影科技创新方面没有美国投入大,虽然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也曾监制过3D动画片《亚瑟》,但由于欧洲电影工业追求人文情怀,所以不论是导演还是观众都推崇真人影片,《亚瑟》的影响有限。欧洲电影的制作成本也远远低于美国,欧洲人的传统人文思想认为,电影没有必要非得利用3D技术。总之,欧洲电影工业不那么迷信科技。”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佚名原创作品,作者: 佚名。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quanxiwang.com/news/show-213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资讯头条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682138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