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影片纷纷3D化,有观众抱怨是在圈钱,记者揭秘“伪3D”泛滥是幕后利益驱使
3D影片观众看到的是享受,有人看到的是钱。
暑期来了,看电影成为年轻人消暑或者家长带孩子休闲的重要方式。从第一部3D电影《阿凡达》之后,许多电影都傍上了3D这棵大树。有没有3D,也很快成为观众看电影的一个重要选择,但各种各样的3D电影看多了,观众们也慢慢看出了门道:有的电影是后期的2D转3D,有的3D影片则显得既没有必要又加重观众负担。比如不少妈妈观众就抱怨,给孩子们看的儿童片也纷纷戴上了3D眼镜,对孩子的眼睛没有好处,对家长的钱包更是加重了负担。
沾上3D就涨价
日前,娱乐产业研究机构艺恩咨询提供了一份《2010 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就在两年前,观众看一场电影平均票价为31元。到了2011年底,要想看场电影你平均就要花40.4元才行。两年间电影票价涨幅高达30%,跑步超越CPI涨幅。
艺恩咨询认为,虽然票价受到地域、影院标准、商圈、影厅设备等运营成本提升的影响,但票价居高是现实。而在之前提到的这些涨价因素中,3D,是一个非常拿得上台面的理由。
早在两年多前,北京紫光影院总经理李宪萍就曾向记者透露,改造一个3D放映厅,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一套普通的3D需要投入多万元。投入大,成本高,不涨价就要亏损,成本压力,成为3D影片票价比2D影片高的最佳理由。
3D比2D最多贵40元
标上3D,要比普通2D影片贵多少?UME国际影城业务经理吴卉表示,就算同一部电影的最低限价,3D版也会比2D版高出5元。不同影院会根据不同档次的3D放映设备而定出不同的3D票价。据重庆晨报记者了解,一张3D电影票会比2D贵10-20元,而在有双机设备的影院,比如万达影城,贵40元也属常见。
另外一个现象是,如果同一部影片,既有2D版本,也有3D版本,那么影院一般在排片场次上,会向3D版本倾斜,有时候这个倾斜力度还不小。比如占据我市各大影院主流放映厅近两个月、现在仍在放映的好莱坞大片《黑衣人3》,其3D版本放映场次最多时几乎是2D版本的5倍。而一般情况下,一部有3D和2D版本的影片,前者会比后者多出两到三倍的放映场次。对此,万达影城宣传负责人黄刚先生表示,现在的新影城都会有3D放映设备,所以电影院也不想闲置这些设备。
《画皮2》只放3D引批评
影院和影片制作方都说,3D影片在视听效果等方面远胜2D,一分钱一分货,贵得有道理。可在已经习惯了3D最初带来的那种新奇感受后,越来越多的观众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在他们看来,很多3D电影,想着的不是如何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而是如何从观众的荷包中掏走更多的钱。
早在2010年,《超蛙战士》、《苏乞儿》、《唐吉可德》、《熊猫总动员》等一串国产3D影片赶场上映。可看过这些打着3D旗号的影片之后,不少观众连呼上当,他们把那些从后期通过技术手段硬转制成的3D电影称为“伪3D”。观众怒斥那些“伪3D”不仅浪费投资,还影响了剧情、画面等效果,是浪费观众的钱。
眼下的《画皮2》版本风波更让这股不满情绪爆发。原来,《画皮2》原本就是“伪3D”,而通常,“伪3D”还有2D版本放映,这让那些不愿意被“伪3D”折磨眼睛和耳朵的观众好歹多了个选择,可《画皮2》在临近上映前,突然临时告知影院,2D版拷贝因有问题而取消放映,这种类似“强制消费”的行为,让很多观众大喊《画皮2》“圈钱”。
知名影评人“麻绳织围脖”也对此发微博抨击:“《画皮2》是一部我乐见其败的电影。这无关电影本身,我对乌尔善导演一直充满期待,我只是不希望看到通过剥夺观众选择权、牺牲观影体验来谋求利益的投机成功,并在业内得到效仿,这将让已经千疮百孔的中国电影变得更加丑陋。”
3D儿童片消费贵一倍
3D影片是不是在圈钱?这个问题在一个重要的受众群 儿童动漫片上也引发了观众的质疑。
随着不少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如《马达加斯加3》、《熊猫总动员》等纷纷3D化,不少观众也开始担心起来。家长唐女士就痛斥:“3D电影对学龄前儿童的眼睛伤害好大,而且不卫生,动画片都3D了怎么带孩子去看?”此外,市民赵女士更是直言儿童片也3D就是圈钱:“好多电影3D效果根本不好,硬要转制成3D,无非就是为了涨票价嘛!”据赵女士比较,2D版的电影,一名成人可以免费带一名身高1.2m以下的儿童去观影,而3D电影就不行了,涉及到一人一副眼镜,因此孩子也要买票。如此一来,看场3D动画电影,开销最低涨一倍,轻松上百元。在她看来,这也是一些影院不排或者少排2D影片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