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制作公司们对3D电影倾注的越来越多的宠爱,再加上最近包括《复仇者联盟》、《黑衣人3》等在内的一些好莱坞3D电影大片的热映,至少在电影院中,3D之于普通消费者,都已经不再陌生。但是遗憾的是,在终端方面,目前3D技术仍然没有实现大规模普及,或许有很多人都会忍不住要问:我们的3D技术普及之路还有多远的距离要走?
在终端方面,相比于戴眼镜的3D显示技术,笔者以为,裸眼3D技术更具有实用价值,也更容易被我们接受,目前已经具有了比较多的成品解决方案。像不久前,全球知名芯片供应商MStar公司还专门推出了一款针对裸眼3D手机市场的解决方案,并联合3DVstar公司和闻尚公司推出了基于该平台的裸眼3D手机成品。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裸眼3D产品主要有:裸眼3D笔记本、裸眼3D智能手机、裸眼3D掌上游戏机、裸眼3D电视等。不难看出,虽然已经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终端成品其实并不多,而且据了解,这些产品的售价也不低。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阻碍了裸眼3D在市场上的普及呢?在这条路上,我们到底还要走多远才能看到明亮的光芒?
笔者认为,裸眼3D方案的视觉感受、2D和3D的平滑过渡以及成本问题是影响3D显示技术普及的三大最主要因素。
一、裸眼3D技术的视觉感受
1.亮度问题
现在我们将裸眼3D技术归为一类解决方案,实际上是一种很笼统的归类方法,在裸眼3D中,就包含有多种多样的技术。主流的3D显示技术有:视差障壁技术技术,比如夏普发布的裸眼3D手机和任天堂发布的3DS游戏机就采用的就是这种技术;柱状透镜技术,飞利浦公司生产的裸眼3D产品就是应用的这种技术。此外,还有一些改进的裸眼3D技术,如MLD技术,代表厂商是美国PureDepth公司;指向光源技术,代表厂商是3M公司。
早期的视差障壁技术技术与既有的LCD液晶工艺兼容,因此在量产性和成本上较具优势,但是画面亮度低,分辨率会随着显示器在同一时间播出影像的增加呈反比降低。而指向光源技术虽然是3D显示效果最出色的,但是这种技术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产品都不是太成熟。 因此,现在绝大多数的裸眼3D产品都采用了柱状透镜技术,这种技术3D技术显示效果比视差障壁技术好,且亮度不会受到影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它与现有LCD液晶工艺并不兼容。
2.舒适程度问题
相信有去电影院观看过3D大片的网友对此有深切的体会,也即是在我们长期观看3D画面之后,常常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或为眩晕,或为恶心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现在3D下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都是借由2D的方法和理论,通过具有视差的图像模拟一个立体的世界。如果对视差,或者称为Z轴的控制不合理,就会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所谓Z轴,也就是我们观看屏幕三维源所感觉到的画面中物体距离我们的“远近”。3D电影在拍摄中往往采用了两台摄像机同时工作,来模拟人的双眼。这种模拟,一旦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整,必然会造成一些画面和现实世界有比较大的出入,从产生身体的不适。另外,当我们用观看这些3D内容的时候,也会因为目前的屏幕缩放与基于2D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关系,产生更多地不匹配,进而,加剧了这种不适感。
观看3D电影时会出现眩晕等不适感是目前所有业界厂商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裸眼3D显示领域耕耘已久的3DVstar公司目前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2D与3D的平滑切换问题
JVC IF-2D3D 转换器
由于目前我们的网络、办公、游戏、电影……等等的画面源是以二维呈现为主,因此,如果一个屏幕只能显示三维,那无论它三维效果多好,也很难被广泛接受。不过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通过改变透镜组的折射率,可以实现在同一个屏幕上,同一时间,任意位置的2D和3D间的平滑切换。
三、裸眼3D产品的成本问题
相信成本和售价问题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于目前提供裸眼3D终端的厂商数量并不多,因此目前支持裸眼3D的终端,不论采用何种显示模式,售价都不菲。这可能是现阶段裸眼3D普及的一大障碍。
据了解,裸眼3D生产厂商为了能尽快收回成本,降低潜在风险,在售价上虚高也是在所难免的。有个好消息,由3DVstar,MStar及闻尚公司合作开发的裸眼3D手机已经在这方面向前踏出了第一步,已经上市的两款裸眼3D手机售价均不足千元。
虽然,裸眼3D行业还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但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毫无疑问,裸眼3D必定会在未来的电子市场中占据其中最重要的位置。“再过两年,裸眼3D将得到普及”3DVstar公司杨亚军充满自信地向笔者表示。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裸眼3D这个初升的太阳是如何一步步升上高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