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专家认为3D技术最符合人眼视觉需求

   2012-06-26 转载于网络佚名4050
导读

3D站在金字塔尖  专家认为此项技术最符合人眼视觉需求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我国在十二五末达到10个3D

3D站在金字塔尖  专家认为此项技术最符合人眼视觉需求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我国在“十二五”末达到10个3D立体电视节目频道运营的能力。为配合中国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筹备工作,中国立体视像(3D)产业联盟与央视联合组建成了3D电视联合实验室。而3D技术目前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状况,将来是不是代替2D的必需品?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3D产业联盟公共服务中心总工程师陈斌和人大副教授周勇。

  片源处于紧缺状态

  一个电视节目好坏的规律不仅在于其技术多么的先进,更多的是节目内容本身的质量。周勇也谈到,电视技术水平再先进,呈现效果再好,如果节目内容水平很低,也很快就没有人看了,“一开始观众的热情,都是对3D技术的新鲜感,如果让他3个月每天都看重播,或者都是很低水平的节目,观众的热情很快就会降低。”

  记者还调查了观众希望通过3D频道收看到哪些类型的节目,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了电视剧、电影选项的观众最多,达到了25人;而选择了观看体育赛事的观众排名第二,有16人;而选择纪录片、综艺节目、新闻播报的人数依次排在这两项的后面。目前,不评判其节目质量,单从数量上说,4.5小时的首播节目,首先远不及2D电视节目。

  陈斌向记者介绍,中国每天的新节目4.5小时,央视、北京、上海各承担一个小时,天津、江苏、深圳各承担半个小时。元旦开始试播,春节之后就正式播出。现在来看整体情况是不错的。而3D频道对片源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片源全部是真正的3D节目,而不是市面上2D转3D的片子。虽然他目前有影视、动画、观光片、现场直播、戏曲,看似内容比较丰富,但是片源数量还是比较紧缺的,远不及2D电视。而这个现象不仅仅是中国,在国际上3D电视片源都是比较紧缺的。

  难点首推克服眩晕

  对于3D影像呈现存在的这些问题,陈斌解释说,3D技术目前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戴眼镜,目前来讲,老百姓看到的3D都需要戴眼镜。裸眼3D虽然已经实现,在商业使用中也已经有产品生产,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问题,裸眼3D在短期之内还不太可能在百姓中普及,至少也需要个两三年。

  陈斌解释,克服3D片对人产生眩晕的问题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理论上3D影像对人的视觉影响没有那么大,之所以会产生眩晕的感觉,是因为内容拍摄的问题,跟拍摄的角度、景深、出镜多少都有关系,“因为人眼是自动对焦的,焦距变化比较大,你就要跟着它走,你跟不上了就觉得累了”,“现在3D影像拍摄也都在摸索当中,什么样景深、多少的出镜,形成一个拍摄规范健康地去呈现3D,这都需要时间的探索。”

  技术引领发展趋势

  在去年年底,广电行业趋势年会暨投融资论坛上,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办公室梅剑平博士作了题为“3D电视技术体系与发展规划”的主题报告。报告中,他表示,3D试验频道的开播应该说标志着中国3D电视的大幕正式拉开了,3D电视从技术上讲,它应该是继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和高清电视之后,广播电视的又一场革命。

  记者就此询问陈斌的看法,从3D技术来说,他认为,3D肯定是视觉呈现的趋势,这包括影视、游戏各个方面,因为它最符合人眼视觉体验的需要。但是3D是否可以100%完全代替2D,什么时间可以代替,都是没有定论的,是不是所有2D内容都适合用3D去呈现。

  而人大副教授周勇则表示,现在来探讨3D技术是否能代替2D还为时过早,3D其实代表的是电视最先进的技术,是发展的趋势,就像金字塔的塔尖,“从目前来看,不太可能迅速地把这个改掉,3D应该是个指标性的意义。而从趋势来看,完全是有可能的,但从现在状况来看,肯定是不太可能,因为现在中国的数字电视转化,由标清到高清的转化还没有完成呢,所有马上2D替换到3D短期内不可能。它应该是告诉你最好的是什么”。

  周勇表示,现在来讨论将来它有多大的市场,会不会取代2D,都还不能确定。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数字平台的频道都很少。而它在老百姓当中普及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发生替换。

  国际也在探索阶段

  陈斌还介绍,据去年10月份统计的数据,国际上,已经有15个国家开设了总共25个3D频道,欧美地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土耳其,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都有3D频道。其中主要的频道都是在2008年以后开通的,而2010年和2011年开通的频道居多,其播出时长也不一定,有些频道每天播出的新节目仅有15分钟到30分钟,也有以小时计算的,而中国目前4.5小时的新节目,并不少。从内容上来说,大多数都和中国3D试验频道一样是综合频道,也有赛事转播的频道。

  陈斌表示,3D技术虽然已经成熟,但是国际上还没有任何一家3D频道拥有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还都在探索阶段。

  ■大江东去

  技术带动内容的年代

  3D已经成为当下最时髦的技术话题。从平媒到网络,从电影到手机,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3D噱头,还有4D、5D什么的混迹其间。

  人们为什么这样执著于3D?是要将真实的世界虚拟化还是要将心灵中的梦境实体化?古典艺术中那种朦胧飘缈、似有若无的审美体验已经让位于快节奏生活下赤裸裸的感官刺激,后工业化时代的文化产品连给观众想象的时间都不留,直接用海量的信号填满所有人的视神经管路。

  在人类社会的最初,人们是因为需要才使用工具。生产工具不说,单就艺术领域来讲,人类因为原始的艺术冲动而产生了歌唱,产生了舞蹈,进而逐步发明了乐器和舞蹈道具,比如鼓,比如面具等。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积累和突破是相当缓慢而且偶然的。但是工业化以后,工具逐步走在了需求的前面——或者说是新工具放大了人类的原本需求,将以前的奢求变成了正常需要——最终形成了新工具带动新内容生产,形成新需求并最终完成新领域循环的模式。比如摄影。相机的出现,使得平面艺术的创作门槛极大地降低,并带动了一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瞬间记录”需求的产生,并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

  信息时代以来,工具的发明和生产已经是在一种爆炸性的状态下进行,整个人类生产模式的变化使得新工具和新领域的出现完全不再是偶然的积累性突破,而变成了一种有着明确目的和方向性的简单数字排列组合游戏,就像现代的超级计算机,有什么数字是它们算不出来的吗?尤其是围绕着信息时代主体的信息传播领域,技术的进步是以一种完全超越人体极限的速度前进着。三大现代主体信息传播领域,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各种新技术,3D电视的出现完全不值得惊奇。

  旁观3D电视,其实是有几个关键性问题需要解决的,比如相比于封闭空间的3D电影来说,家庭开放空间中人们对3D电视节目的收视状态能否保持?以目前3D影像的生产成本,每天都播出的3D电视能否完成最终盈利模式的建设?一部过得去的3D电影都要相当的人力物力来保证生产,那么一年365天要播出的电视台能否提供那么多的节目?

  这些问题能解决吗?最终的关键还是看需求。就像互联网兴起之初,有谁会想到,它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变得如此发达,如此重要——现在虚拟世界已经是真实世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离开互联网有多少人会无法生存呢?3D电视虽然只是一个大信息系统下的子系统,但在其对受众的真实需求进行完整的测试之前,尚不能对其生存下定论。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受众的需求足够旺盛,以一种新技术新工具所带动的内容生产将迅速展开,就像轰轰烈烈的3D电影一样。

  扯到这里,其实我还在想,戴着眼镜的3D终究不是终极3D。什么时候能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有一个真正的全息影像在眼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欢迎,最起码,跟远方的亲人通电话的时候,更真实。要说那种3D技术,其实已经出现几十年了,而且有几种技术模式都可以实现,只不过限于成本的原因,还无法成为廉价的家用产品。这也给了目前的3D电视另一道难题,在全息3D家庭化之前,它需要完成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可是,也许,如果我们不开发戴着眼镜的3D就没机会实现不戴眼镜的3D?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佚名原创作品,作者: 佚名。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quanxiwang.com/news/show-137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资讯头条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682138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