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航母战斗群想象图
正在缓缓入港的瓦良格航母,其甲板上的两块供舰载机起降使用的挡焰板竖起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于2007年1月11日,做了一次弹道导弹打卫星的成功实验;三年之后,已经于 2010年1月11日,中国又做了一次弹道导弹打导弹的成功实验;按照周期铁律,又过三年之后,即将于2013年1月11日,中国一定会按照既定计划,继续做一次弹道导弹打航母的成功实验。
现在,我这里将提供两条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一,当你仔细阅读《科技日报》2012年5月6日第三版的高端文章,你就一定会发现,中国弹道导弹打航母的卫星雷达跟踪瞄准技术,已经百分之百成熟了。这篇文章的大标题是《数学的威力有多大》,小标题有四个,分别故意放出风声,泄露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的数学教授们,完成四项军事任务的机密故事。第一个故事,讲的大概是一个方程,价值一个亿,主要解决的是军事侦察卫星的成像技术。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算法,升级了一套武器装备。第三个故事,讲的是一套软件,提高了定轨技术的一个数量级。最值得看的是,第四个故事,一个公式,救活了一支部队的全体将士。那么,到底是什么公式,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我反复阅读了正文三遍,这才发现,雷达兵的早期使用的“测距定位”技术,已经全部淘汰了,现在已经全面采用“测速定位”技术了。这套由中国人自己发明创造出来的军事侦察技术,初期仅应用于广阔的空域,对我战机,以及对敌战机的活动情况,进行管制和监视;后期移植到太空侦察卫星之上,可以对地球上,所有空域和海域的一切移动目标,进行跟踪监视,测速定位。也就是说,这个公式,成为了中国弹道导弹打航母的第一个必备前提条件,促使二炮部队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锁定打击目标”。
第二,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接到黄海海域的航空管制和航海管制的通知时,你心里自然一阵骚动,中国的航母“瓦格良”又要出海,进行全天候,多日程,多项目的海上测试了。什么螺旋桨测试了,什么柴油机测试了,什么阻拦索测试了,什么战斗机起降了。只要你具有无穷的想象力,一连串的测试,都可以在你的脑海中,涌现出来。然而,唯有一项测试,任何人都想象不到。那就是,用自己的航母,模仿敌人的航母,在大海中,时而高速前进,时而高速后退,时而快速左弦转,时而快速右弦转,时而在狂飙巨浪中颠簸摇摆,时而在波澜不惊中游离漂移,总之一句话,利用一切手段,采集 “敌航母”各种活动状态下的“航迹变化”全息数据,加入到二炮部队的中央数据库里,为弹道导弹打航母,在接近目标一万米时,启动“弹体变轨”多弹头分导巡航动作,准备好了丰富的有效的实战的技术参数和战术参考,使弹道导弹打航母的战术,由早先的16乘16,点阵图覆盖法,逐渐减少到8乘8,4乘4,2乘 2,点阵图覆盖法,最后实现“一弹一发,一发一中;百弹百发,百发百中”的世界最高层次的弹道导弹军事应用体系。也就是说,海试参数,成为了中国弹道导弹打航母的第二个必备前提条件,促使二炮部队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实施歼敌行动,达到“命令一秒下,动作一秒完,导弹分钟飞,敌舰即时沉”的战略打击和战略威慑的目的。